自觉养成,推进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自觉养成。
两年多来,陈国志和母亲同甘共苦,克服异地他乡生活不适的困难,把爱献给了山区孩子,把心留在了贫困地区教育一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陈国志主动发出了我为抗击疫情做点事倡议,联合东莞爱心人士为他们支教挂职的几所学校捐赠了数万只防疫口罩,也为他的支教生涯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来昭通之前,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80岁老母亲一直由陈国志照料。日前,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以《陈国志:带着妈妈去支教》为题,用接近3分钟的时长讲述了广东东莞石碣中学老师陈国志的感人故事。支教期间,除了在昭阳区做好支教工作外,他还先后为鲁甸、威信、盐津等学校师生传授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把母亲丢在东莞肯定不行。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
就这样,陈国志带着母亲从1400多公里外的东莞赶到了昭通,并在昭阳区二中、炎山镇中学开始了支教生活每逢核桃树管理的关键期,曾清贤就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现场传经送宝,指导大家修剪树枝、防治病虫害等。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阮朝明始终用实际行动不断提高工作业绩,用新时代的奋斗精神诠释一名优秀基层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在工作中,他总是当先锋、冲在前,2012年至2019年,阮朝明累计加班507天,年均加班63天,是同事口中的拼命三郎。在工作中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这是阮朝明的座右铭,也是他事业的航标。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光吉。从2002年进入公司以来,阮朝明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泡在产品生产线上。

他所带领的团队多次荣获公司先进班组,不仅为公司节省成本数百万元,更为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转型升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阮师傅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遇到技术难题总是冲到最前面。公司职工尤开勇说,阮朝明凭着一腔热血和干劲,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从最初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如今的技术骨干。你们在开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检查气压,如果两边的气压不平衡,印刷出来的产品质量不均,将给产品造成很大的隐患……走进昭通市安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阮朝明正在查看机器运转,并不时给班组成员讲解设备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注意事项。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阮朝明带领班组人员在做好生产复工、新产品试制送样的基础上,完成了5个新产品的打样、上机试用和批量供货,因反应速度快、质量好得到了客户的高度好评,确保了公司未丢失一张市场订单,而且还开拓了新疆、楚雄等新的外部市场进一步加大同省地震局的信息共享力度。(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单虹)。下一步工作中,希望昭通市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夯实震情监测。
督导组对昭通市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副市长苏建宏陪同检查。

7月23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对准备检查督导组到昭通市开展检查督导。进一步加大防震科普宣传,推广防灾减灾技术,不断巩固防震减灾基础、提高抗震救灾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永远造福人民,保证地方平安。
在省地震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版块运动监测。苏建宏表示,昭通市将严格对照检查督导组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改进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以赴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思想,持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尽最大努力落实好地方政府的职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督导组指出,在昭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升,抗震基础设施建设、应急体系建设等日渐完善,防灾减灾工作富有成效。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闵宜仁,应急管理部地震地质司司长赵明,中国地震局规划财务司司长方韶东,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王彬等参加督导。进一步摸清风险底数,加强预报预警,强化抗震设防。随后,听取了昭通市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汇报。
督导组先后深入鲁甸县龙头山镇地震遗址、鲁甸地震纪念馆、甘家寨博爱家园、市消防救援支队搜救犬分队、市消防救援支队培训基地、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等地进行实地检查。据悉,督导组还将深入巧家县小河镇开展农村危旧房拆除和农村安全住房建设工作检查
把母亲丢在东莞肯定不行。今年3月,陈国志被昭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援昭扶贫协作人才。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考虑到学生专业和课程的延续性,本来已经于去年底就到期回东莞的他,又申请了继续延期支教。
2018年9月,陈国志的老校长、在昭阳区挂职的徐伯科对他说:昭通文化底蕴深厚,但教育相对落后,更缺乏领军人才,你来吧。来昭通之前,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80岁老母亲一直由陈国志照料。支教期间,除了在昭阳区做好支教工作外,他还先后为鲁甸、威信、盐津等学校师生传授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每逢假期,陈国志都会舍弃探亲与休息时间,义务为学生们补课,乐在其中。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文/图)。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陈国志主动发出了我为抗击疫情做点事倡议,联合东莞爱心人士为他们支教挂职的几所学校捐赠了数万只防疫口罩,也为他的支教生涯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陈国志是具有语文和音乐双文凭的老师,他的教学课堂自然与众不同。日前,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以《陈国志:带着妈妈去支教》为题,用接近3分钟的时长讲述了广东东莞石碣中学老师陈国志的感人故事。
放弃优越教学和生活环境,带着八旬母亲一起来到贫困地区昭通支教。他还免费为昭阳、鲁甸教育体育局等单位主持文艺晚会、大型赛事等,丰富当地文化艺术活动,提升档次,引领时尚。
正如他在央视《晚间新闻》中说的那样:支教先扶智,其实,我就是想把这些东西带给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世间是有大爱的,大爱无疆。想到同事有的去西藏扶贫,有的到新疆支教,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陈国志,早就萌生过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贡献的念头。正当陈国志为此纠结的时候,母亲却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话:儿啊,支教是大事,去吧,你走到哪儿,妈就跟你到哪儿。与许多支教老师不同的是,陈国志是年纪最大的,不拿工资和补贴,从昭通到东莞的往返机票要自掏腰包,就连在支教学校里的伙食费也是自付。
在老校长鼓励下,56岁的他坚定了到昭通支教的信心。望着母亲花白的头发,陈国志鼻子一酸,泪水一下子涌出了眼眶。
两年多来,陈国志和母亲同甘共苦,克服异地他乡生活不适的困难,把爱献给了山区孩子,把心留在了贫困地区教育一线。就这样,陈国志带着母亲从1400多公里外的东莞赶到了昭通,并在昭阳区二中、炎山镇中学开始了支教生活
他还免费为昭阳、鲁甸教育体育局等单位主持文艺晚会、大型赛事等,丰富当地文化艺术活动,提升档次,引领时尚。今年3月,陈国志被昭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援昭扶贫协作人才。 |